时间:2023-05-06 01:23:22 | 浏览:475
2022年1月,浙江杭州的彭先生满心欢喜的来到一家汽车4S店。
九个月前,彭先生定了一台价值300多万元的宾利汽车。
可还没等彭先生看到爱车,妻子这边就收到了4S店发来的消息。
原本293万元裸车价,涨到了305万元,25万元的选装,涨到了41万元。
彭先生
明明合同上白纸黑字都确定好了,购车费用又突然多了近30万元。
彭先生感觉自己被骗了,可4S店却说自己也没有办法,彭先生只能同意!
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猫腻?彭先生会支付这多出来的近30万元钱吗?
彭先生订车签订的购车合同资料
家住杭州的彭先生和汤女士是一对年轻的夫妻。
2021年两人想自己买一辆车,估计过预算与花费之后,准备在宾利、迈巴赫等车中挑选一辆。
在几辆同等价位的车中,宾利年轻化的设计和较优越的性能深深吸引了彭先生,正好妻子也十分看重这辆宾利的颜值,没有多加考虑,两人就这么下了决定。
于是,在2021年4月,夫妻俩在杭州滨湖路的一家宾利4s店,预定了一辆裸车价为293万的欧陆GT,并交付了30万的定金。
购车定金收据
交完定金的彭先生很开心,定金交付完成,已经算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剩下的就等着付尾款然后就可以提车了。
经销商拟定的合同交车时间为2022年8月份,也就一年多时间,彭先生满心期待着自己的新车。
合同中的交车时间
2022年1月的一天,彭先生的妻子汤女士收到了一个微信好友申请,对方告诉她是宾利4s店的销售人员小王。
汤女士心想可能是订的车有什么消息了吧,正准备找老公一起商量商量,就看见对面发来一连串语音。
语音内容大概就是询问汤女士和彭先生年前什么时候有空,他们预定的那台车在今年三四月份就可以下单了,尽量越早下单越好,免得夜长梦多。
开头的内容都很正常,都是之前夫妻俩谈好的流程。
可是这位销售人员接下来的话却让汤女士感觉匪夷所思,十分不解。
销售告诉他们要不要重新选一下车辆配置,因为他们预订的那辆车的指导价现在发生了新变化,由原来的二百九十三万六千变成了如今的三百零五万五千。
一下子高出了近30万,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汤女士和彭先生听完一头雾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本来都谈好的价格,一年不到就涨了这么多,对于彭先生夫妇来说无疑是一个惊吓。
对此销售人员给出的解释却十分简单,只说是厂家发出的硬性规定,必须要41万以上的选配才能下单。
彭先生根据销售的说法算了一遍,交定金的时候自己的选配是25万,现在选配涨价到了41万,也就是增加了16万,而裸车从当初的293万涨到现在的305万,也增加了12万。
就算厂家对选配做出了新规,为什么裸车的价格也要跟着涨呢?况且在预定之前也没有和他们讲过会有这种情况的出现。
更何况这么大的一件事,经销商却只通过不太正式的微信语音来通知,连一份正式的书面通知都没有开具,这更让他觉得有猫腻。
彭先生又想到,此前他在杭州湖滨的这家宾利4S店就从来没有看到过经销商明码标价。
关于车的所有东西,包括车价本身、选配、装潢,这些金额就是一张纸,都是由一个销售人员写的,没有任何的正经的现场公示。
所以加价不加价,加多少价,他感觉完全都是经销商说了算。
为搞清楚事情真相,彭先生决定亲自去4s找相关负责人要个说法,毕竟这可不是三百块的事,而是三十万。
在店员的带领下,彭先生直接找到了浙江合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市场部的黄经理,质问他销售人员小王说的是否真实,如果是,那为什么签好了合同他们经销商还打算反悔涨价。
面对彭先生的一系列质问,黄经理显得十分镇定,他承认销售人员所说的都是真实的,车是确定要涨价的。
而在回答为什么涨价的时候,黄经理的言辞就有些含糊不清了,一会说是因为疫情影响导致车辆的制造成本增加,一会说是他们买的车都是进口的,路途的交通成本增加。
到最后实在解释不清了,就直接告诉彭先生这个事找他们经销商是没什么用的,因为这些都是厂家的安排,他们只是单纯的销售,对车辆的定价并没有什么权力干涉。
彭先生一听这话就知道这经理是在推脱责任,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没有错,他在4s店内当着黄经理的面拨打了宾利厂家的电话,询问车辆涨价是否是厂家所为。
令他失望的是,宾利厂家的客服人员给出的回复是,他们那边对于具体的车辆价格都没有任何记录,如果想要询问价格就得去问经销商。
又是熟悉的说词,经销商叫彭先生找厂家。厂家反过来又叫彭先生找经销商,这就是典型的“踢皮球”式做法,没有一方想要站出来承担这份责任,彼此把问题踢来踢去,也不寻找任何解决办法。
彭先生对此很是无语,他没想到,更令他无语的事情还在后头。
就在几天后,妻子汤女士又接收到一份销售发来的合同变更通知书,不过这次的通知不是口头的,而是颇为正式的书面通知。
在彭先生夫妇看来,这不仅仅是通知,更像是一份威胁。
通知明确表示他们购买的车辆为预订车辆,在生产、进口环节都可能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如果因为制造商或供应商单方面调整生产或调拨计划、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包括税率变化等都可能导致预订车的价格变化,一旦发生变化,就会电话通知他们。
通知的最后,更是要求彭先生夫妇在收到变更通知的五日内,书面表示是否接受,如果没有到期回复,就会被当作不接受变更条款,那么接下来4s店就会自行解除合同,无息返还他们的预付款。
这份通知的意思十分简单明了,要是还想继续购买这辆车,彭先生就必须接受涨价,如果执意不接受涨价,选择退货的话,那么4s店就会退还那三十万的押金,但并不会给予任何赔偿。
既然当初都下定决心买这辆车了,彭先生夫妻俩自然都是很喜欢的,何况还期待了大半年,都有感情了,现在叫他们放弃自然是舍不得的。
可是,这一涨价就是三十万,确实让人难以接受,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也没人想当冤大头。
为了和经销商好好协商这件事,在接到通知之后,汤女士就开始频繁联系销售,表示自己不接受涨价,想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并要求经销商出具厂家的直接文件。
出乎意料的是,不管她怎么说,后来都没有再收到销售的任何回复。
没办法,两人只好又去4s店走一趟,看看黄经理能不能有什么说法。
可是等他们到店的时候,却被告知黄经理和销售都出差去了,没在店里,让店员帮忙打电话也根本打不通。
夫妻俩心里很清楚,人家这是压根就不想搭理他们,连说个话都没有机会,更不用说坐下来好好解决事情了。
无奈之下,两人只能找到专门负责监督消费市场的市场监管部门,期望官方部门能为他们主持公道。
彭先生将自己的购车经历和后续情况向监管市场负责人周副所长讲述了一遍,还给他们展示了相关合同。
周副所长仔细研究了一遍他们签下的合同,在他看来,彭先生定下的车属于预订款,配置价格上面如果发生了一些具体的变化,只要经销商在购车的时候明确告诉车主,也是不违反明码标价额规定的。
因此,彭先生又一次失望,周副所长并不认为4S店的做法是违法违规的。
同时,与彭先生想法相同,周副所长也指出他们签的这份合同对购车人来说是很不公平的,经销商通过条款设定完美规避了自己可能会承担的风险。
购车合同中有一条是4S店不按时交付或无法交付合同车辆的,购车者就有权解除合同,要求退回预付款,还可以要求经销商按约定车辆价格的9%支付违约金。
这一条款意味着经销商在交易过程中也和消费者一样,一旦不能按期交车,就得支付违约金。正因如此,才能建立起消费者与商家的平等关系,两方都得承担相应的风险,才会对彼此拥有责任感。
彭先生这次交易出现的问题正是在这里,也让他感受到了商家的狡诈,自己的被欺骗感更重。
因为这一条款的后边又有注明:合同的第三条第6款约定所描述的免责情况除外。
这里提到的免责情况正是周副所长所说:
这样一来,经销商就算涨价也不用承担任何风险,因为彭先生如果接受不了涨价他们就直接退还定金给他,也不用赔偿额外的金额,他还可以将车卖给别人。如果彭先生执意买车,他们又能通过涨价赚一笔。就算他们既要买车又不接受涨价,经销商也可以通过双方知晓情况这个借口来延迟交车,也不用任何赔偿。
正是如此,彭先生才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被人戏弄于股掌之间,自己的权益掌握在别人手中,然而对方却一点损失都没有。
为了威慑一下经销商,彭先生直接在市场监管局给黄经理打了个电话,可黄经理并没有如他想象一般做出让步,相反,他十分淡定,一副胸有成竹的口吻。
黄先生在电话里表示他们经销商对于任何事件的处理都是尽量以合同为依据,但他在这方面也不是很专业,也就不能给予彭先生过多的解释与答复,如果彭先生非要一板一眼以合同为准的话,他们就会请相关的律师和部门来裁决这个事件,就算因此产生任何后果他们也能承担。
彭先生心里很清楚,如果这件事走到对簿公堂的地步,自己的胜算是很小的,毕竟对方的合同里边什么都写得清清楚楚、十分周全,根本找不到漏洞。
可是自己也实在吃不下这个哑巴亏,放弃这辆车又舍不得,只能寄希望于监管部门的调节,希望能够通过和经销商的好好沟通获得一个满意的结果。
市场监管部门则表示,下一步将会请局里的法务部门判断那条所谓的特别说明,是否有违合同法的公平原则,此外也会邀请4s店的负责人出面,和彭先生夫妻俩坐下来商谈。
彭先生之所以陷入如此被动的境地,一方面是因为经销商的阴险狡诈,为了之后的涨价,提前就可以设下圈套,完美规避自己可能遭遇的风险,将消费者的利益完全弃之不顾。
可是另一方面,彭先生自己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据他所说,他在预定之前就发现宾利的4s店里并没有对车辆进行明码标价,所有的价格都只是口头介绍,但是尽管如此,彭先生都敢直接交付定金。
此外,经销商拟的合同存在如此大的问题他也没有发现,说明他在签合同的时候根本没有用心阅读和思考,这才在后来经受如此大的波折。
因此,在和商人交易的过程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心眼,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要保持头脑的清醒,冷静思考,特别在涉及到签合同的时候更需要细心、谨慎、认真。
2022年1月,浙江杭州的彭先生满心欢喜的来到一家汽车4S店。九个月前,彭先生定了一台价值300多万元的宾利汽车。可还没等彭先生看到爱车,妻子这边就收到了4S店发来的消息。原本293万元裸车价,涨到了305万元,25万元的选装,涨到了41万
小时候有个故事,有个人在山口画了一个动物,有人说画的不知道是狼还是狐狸,听到这句话的人就告诉第三个人,有人在山口画了一个动物,像狐狸也像狼,后来口口相传,大家都说,山里有一只怪兽很可怕,不但有狼的獠牙,还有狐狸的粗尾巴,叫声像狼,笑起来像狐
只要我们打开快手,打开抖音等平台,都能看到很多网红在炫富,不是晒奢侈品,就是在晒豪车,2020年里,在各平台里宣布买了宾利的人就有十几万,可是宾利在中国区2020年发布的公告却显示一共才卖了2880台。宾利贵,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那么今
[腕表之家 腕表品鉴]去年八月初,百年灵和汽车品牌宾利宣布结束彼此长达十九年的合作,让众多表迷颇感意外。同时也让大家再次关注到百年灵为宾利推出的这只“宾利绿”机械计时,纷纷猜测它会不会涨价。前段时间,百年灵宣布从5月10日起调价,我们注意到
2002年的时候,宾利就找到百年灵,希望为自己即将推出的欧陆GT车型合作设计一款车载计时器。自此以后,宾利和百年灵携手度过了近20年的岁月,双方不仅为宾利数款汽车打造了车载计时器,也为消费者带来了不少特别版、限量款百年灵腕表,这算是汽车与钟
[爱卡汽车 汽车文化原创]如果谈及豪华汽车品牌与腕表的合作关系,那么我们一定会首先想到百年灵与宾利。这不仅是因为二者有着极其相似的品牌Logo,更是因为在宾利的中控台上永远可以找到来自百年灵的时间印记。而实际上,双方的合作关系最早可以追溯到
提到顶级豪华房车,大家肯定会往大劳、宾利这两个品牌去想。如果加上“运动”前缀词呢?恐怕只有宾利担得起这份重任。宾利从品牌创立初期,便参与布鲁克兰兹和勒芒赛事,为品牌运动基因打下了烙印。随着车系的不断完善,欧陆GT的出现更是成为宾利不可或缺的
[爱卡汽车 海外新车 原创]在今年8月份的圆石滩车展上,宾利首发了由其个性化定制部门Mulliner打造的限量12台的敞篷跑车Mulliner Bacalar,该车型基础售价就高达150万美元(约合956万元人民币)。近日,有外媒透露Mul
慕尚的停产绝对算得上是一大憾事,好在蓄力已久的添越长轴距版来到了我的身边......如今,配得上超豪华称号的SUV用一只手数都绰绰有余,而宾利添越就是其中之一,这使其自2019年起连续两年销量增长,并在2021年为宾利贡献出了超过1/3的销
2019年是宾利品牌百年华诞的日子,在此之际我们有幸体验了第三代全新飞驰,新车如同全新欧陆GT一样,全新飞驰在研发过程中,实现了现代技术与手工工艺的完美匹配,其整车售价已经下探到289万人民币,这在过去根本买不到W12的宾利车型,虽然对于笔
[XCAR 试驾 原创]添越对于宾利来说是一次巨大的突破,让擅长做豪华轿车/跑车的制造商推出SUV,除了市场的驱使外,更需要对自身勇气的突破。之前,配备W12发动机的添越已经为超豪华SUV做出了表率,现在,V8版已经到来,对于那些少数有能力
每经记者:董天意 每经编辑:裴健如,何小桃,易启江日前,深圳某小区内的一则车位纠纷视频引发网络热议。视频中,疑似被占车位的女车主不仅与另一位当事人大打出手,还在现场称“把我的宾利开过来,堵上它。我家有50台宾利不用!”视频截图据了解,视频中
2019年,宾利汽车迎来了自己品牌成立100周年,(在2002年引进中国之前被直译为“本特利”,文中统称“宾利”)走过一个世纪的它光荣成为“百年俱乐部”里的“新人”。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100”都是个特别的数字,人们常常将它与“九九归原”
每经记者:董天意 每经编辑:裴健如日前,深圳某小区内的一则车位纠纷视频引发网络热议。视频中,疑似被占车位的女车主不仅与另一位当事人大打出手,还在现场称“把我的宾利开过来,堵上它。我家有50台宾利不用!”图片来源:时间视频相关报道截图据了解,
文:懂车帝原创 付博[懂车帝原创 产品] 2021年,宾利汽车以3.89亿欧元的营业利润再刷历史新高,相较以往的最高纪录增长超两倍,全球年销量达14,659台,较2020年同比增长31%。中国市场年销量达到4033辆,同比大涨40%,占到品